到2025年,中国民航将保障航班起降达到1700万架次。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起降架次是905万架次。不受疫情影响的2019年的起降架次是1166万架次。
智慧民航建设
为了实现多领域民航强国目标,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提出了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四个核心为抓手,瞄准民航强国建设目标,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成果,实现对民航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进行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新模式、新形态。
“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的目标是统筹构建六大体系的建设,为此强调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方面,中国民航提出了全面系统、创新驱动、效率优先和开放融合的四项原则。不仅给出了碳排放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部署,还首次就噪声防治,高效用水,固废治理,生态改善等提出了要求,首次就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基于市场机制建设等措施做出了明确的安排,鼓励可持续航空燃料常态化应用试点示范。
通过路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发展的主线。
总之,智慧民航建设的完整系统性的提出,是中国民航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是为多领域民航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而实现民航多领域强国战略,服务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几点启示
第一是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疫情期间,航空公司和各个机场不仅仅是要开源节流,改变商业模式,为生存而战;更需要借“慢下来”的契机夯实基础,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在数字化升级,便利化出行方面大胆使用“黑”科技,数字技术。要在因疫情改变人类行为,特别是对未来出行要求的改变上下功夫,做研究。让未来旅客的出行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变的更安全,更便捷。
疫情期间的科技创新是无处不在:新型的座椅研究,新理念的客舱布局,空气盾牌式的客舱座椅空间的保护,消杀材料的研发,客舱消毒设备的研制和启用,甚至值机和安检的流程、顺序的变化都存在着种种变革。
第二,航空公司更应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调整机队的构成,从而更适合未来的发展。南航下决心退役六架A380,B747客机有计划的退出服役,空客公司的A321XL和A321XLR被很多航空公司看好,改进其客舱布局用于长航线飞行,以替代宽体客机。
同时,随着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导致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速度持续维持在高位,波音空客都相继推出了新款货机,客改货市场也在蓬勃发展。支线货机如ATR72已经服役,ARJ21也推出了货机型。最近巴航工业也高调对外宣布E190在役客机改货机的计划,并有望在2024-2025年进入市场。中国民航如何打造航空货运联合舰队,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为全球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是需要深入思考并踏实落地的。
第三,就是联合一切力量,一起向未来。多领域的航空强国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的更好,这离不开各个领域的力量一起协同发展。
中国民航提出了“干支通,全网联”的目标,这就需要偏远地区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支持打通空中运输的毛细血管,让便利交通成为可行,即利于民众的出行,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在某些领域也要走合作共赢,理性竞争的道路。不同的航空公司要探索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将各自有限的力量用在更高效运转的业务上,这确实需要大家一起坚守发展定力,共同谋划发展。
未来的机场更不可能是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一个孤立点,而是要和地面交通互联,高效协同。如与地铁,轻轨,高速公路,高铁的互联;加强远机场城市候机楼的行李直挂服务。同时还应该探讨将机场作为核心,打造临空经济区或临空休闲娱乐商业区的可能性。这些都需要非常便利的地面交通的支撑。
后疫情时代人流物流的恢复,更需要主要城市目的地的政府介入,推出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协同发展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旅游业、旅馆业、会展业的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介绍
肖治垣(Robert Xiao),中国AOPA副理事长,中国民用航空网航家
图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网